洞察 | 创新的规律和一些可实践路径
时间:2021-10-25
来源:卫冕
- 2020年苹果蓝牙耳机Airpods的销售额达到230.5亿美元,如果把Airpods视作一家独立公司,它的营收规模略低于特斯拉,是英伟达的两倍。在2016年9月最初发布时,没有人相信这是一款能够在5年内成长到媲美一家世界五百强营收规模的产品。这是一个体现颠覆式创新价值的好案例,这种颠覆对内体现在创新者自身勇敢地破除了自己的既有产品框架,对外除了颠覆了耳机市场的传统格局,更重要的是为行业重新定义了一个消费者心目中理想耳机应该有的样子。

- 近二十年由于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加快了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迭代速度,伴随着在手机、胶卷、相机、出版物、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上众所周知的一些市场巨大成功或失败,商业社会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视创新。但是与销售、人力、研发等传统业务部门不一样的是,创新从无定式,与其说企业创新是一项具体工作它更像是尝试站在企业生命体的维度去洞察变化、策动变革。一百家企业可能有一百种不同的创新方式,但我们依旧可以洞察到一些成功创新所具有的规律:
- 一、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创新都是一把手工程。当我们说一个成功创新案例时,他的成功一定必须在企业的经营指标上能够有所体现,比如营收、EBIT、市场占有率、良品率、能耗比、订货交付时间、人效、品牌价值等等。这就意味着只有站在企业领导者的角度才能够充分洞悉和通盘判断创新方案的综合收益是否值得去做出相应的投入,这些投入包含但不仅限于变革过程带来的财务支出、误工、生产延误等风险因素。另外,当企业决定去策动一场创新变革,一定不是创新部门或数字化部门团队能够单独完成的,往往会需要牵涉到的多个平行业务部门以及职能部门通力配合,这种毫无保留的协同只有在一把手的推动以及充分授权下才有可能。
- 二、内部创新和开放式创新各有优势和挑战,可以不冲突地根据企业性质、风控要求以及业务特性组合或单独使用。内部创新的优势在于伴随创新所产生的成果公司股权、知识产权归属、技术秘密相对可控,挑战在于对内部人事组织的协调、周期长、创新成果和相应团队激励的合规设计。开放式创新的优势则在于更容易获取跨领域技术,技术更容易验证和做价值评估,挑战是需要准确识别外部创新企业的技术和团队能力,评估与自身企业的业务、企业文化、组织架构的契合度以及促成一系列成功的谈判。
- 那么如果以企业为主体,如何策动有效的创新?抛开毛细血管层面的不同做法,在公司战略层面大体上可以着眼于两个方向:
- 一、降本增效。这是每个企业在全生命周期都会持之以恒的目标,通过创新去激发内部变革或是引入外部技术,可能会在传统的精益生产之外带来打破僵局的成果。另外除了生产过程中的降本增效,在销售、设备运维、资产管理、研发等等部门,创新都可能是提高效能的超级武器。我们曾和一家芯片企业一同设计了一款胎内传感器,尝试在无需中继的情况下识别驾驶人的驾驶习惯以及道路情况,从而帮助轮胎企业更了解他们的终端客户画像,为再次销售以及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 二、拓宽产品外延。我们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寻求外部帮助的大企业在与我们对话时很多时候都在讨论缺乏什么、需要什么,而对自身的优势熟视无睹。创新有时能够让企业更充分地利用自身已有的优势,探索未知市场、发现和验证机会并在大家都反应过来之前建立壁垒。比如对于某拥有大量拥趸的顶级运动品牌,可能比某游戏机厂商更有切入去做健身环的优势,采取恰当的开放式创新可能帮助企业踩准宅文化节拍,通过组织与人体动作识别(HAR)、传感器甚至AR/VR等创新技术团队的概念验证(PoC)和商业验证(PoB)迅速确认市场反馈,从而让CEO有足够的证据决策是否要进入这个市场。而这个创新的价值可能包含但不仅限于新产品的销售(想想Airpods)、新产品销售对企业已有产品销售的带动、企业科技形象的提升等等。
- 那么在2021年末的当下,有哪些创新是值得我们立刻去做,或是放到正在编写的下一年度预算计划当中的呢?
- 当你还不能够发现公司各个业务部门的创新机会时,可以尝试从数字化转型的角度出发去观察企业的生产、销售、运维、售后、研发等等各个工作过程。数字化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推广应用就已诞生,彼时的企业数字化主要是满足企业主想要了解企业“在发生什么”的诉求,那一拨数字化浪潮催生了甲骨文这样的企业。而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2020年发布的家用游戏机Xbox Series X算力已然能够媲美2001年IBM耗资1.1亿美金打造的超级计算机ASCII White,硬件算力的巨大提升使得综合通过物联网、边缘或云计算等技术建模实时采集分析“企业正在发生什么”以及“怎样更快应对”变成了可能。新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可以使得传统企业从集成电路技术以及信息传输技术的巨大发展中受益。不论谁会成为新时代的甲骨文,但抛弃算盘拥抱计算机总归不会太错。
